清音昆曲古琴社
深圳宝安文化馆之昆曲文化馆
原是江南的一缕雨烟投射
将江南小院搬至深圳前海
成为深圳最独特的人文雅园
阁内轩榭斋堂, 亭台楼阁, 雅韵天成。
拾野,归园,延续古艺,传承信仰。壶中天地,于繁华中安放修身养性之地,可以茗茶、焚香、作画、抚琴、清唱。用文化来赋予低调的丰富含义,出则穹顶豁展,入则淡泊致远。
一年拾得岭南春,闲情描得满庭芳。2019年11月21日,莞尔清音《小园记》似江南一缕轻烟,筑梦岭南。莞尔清音传统美学空间以吟诗、唱曲、抚琴、作画之好,聚八方同好,行传承之举,尽得雅趣。
水墨初妆,朱砂淡点,翠微数抺行云。轻把唐风,盈盈一袖清芬。曲终可奈青花老,叹瓶中,几许梅痕。算如今,空了胭脂,落了微尘。
相思不在天青处,在春边小巷、秋外黄昏。半棹孤舟,堪怜月影三分。江南烟雨何时了,惹梦惊,辜負谁人。待重来,听尽芭蕉,掩尽梨门。
小园四季轮回,景色各异,怡然成趣。
春,有杨桃轻花似梦,羽衣风鈴,月下披翠盖,井边隐幽屏。
夏,有修竹半圃,翠叶含清露,颀影舞婆娑,玉叶吹亭外,月色滤微尘。
秋,有古琴数张,摇万顷梅花,翻弦作香雪,冷妍入瑶台,相听玉玲珑。
冬,有水袖一袭,轻舞复飞扬,浅吟兼低唱,飞云清笛遏,庭韵任风漾。
亭上一张琴,壁上一管箫,炉上一缕香,拂了风烟去。虽有门而轻掩,实无水而恒沉。
吴门世桐清音雅集,特邀吴门第三代传人吴光同先生、吴门第四代传人、吴门琴社社长吴明涛先生及香港琴家唐健垣先生与深、港、穗三地琴友聚莞尔小院,抚琴品茗,闻香听曲,呈现了一场有关琴话、琴事、琴理、琴物、琴人的精彩雅事。
文人雅聚,自然少不了吟词唱曲。清音阁主雅好宋词,昆曲,现场昆腔吟唱北宋晏殊《浣溪沙/一曲新词酒一杯》,并弦歌南宋姜夔《暗香/旧时月色》。人声,箫声,偶尔飘过吉他声,蓦然回眸,不知今夕何夕。
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,其典雅的文辞,精致的曲牌,细腻完美的艺术神韵,被后人称为“百戏之师”。岭南首场园林实景版《牡丹亭》折子戏,由宝安区文化馆昆曲文化馆(宝安区清音昆曲古琴社)组织演出,主演均为社团主要成员。清音昆曲古琴社社长,昆曲文化馆馆长洪莞尔担任主演杜丽娘,社团身段指导老师吴梅玲出演春香。成功在岭南江南小院清音阁还原《牡丹亭》电影场景,亭台楼阁,鱼池叠水,观众在水磨悠悠中,享受了一场完美的昆曲盛宴。
园主:莞尔,自江南,居岭南。喜丹青、好昆曲、略知格律、偶尔抚琴,兴致填词昆唱。于繁华之地,独处一隅,种四五竹,停云二三,将江南小院搬至深圳,造个小园过生活。